
日本政坛再一次上演“短命首相”的戏码。9月7日,据媒体报道,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式宣布辞职,他给出的理由是“不愿党内分裂”。这位去年10月才当选的日本第102任首相,任期不足一年便黯然下台,成为战后日本又一位未能站稳脚跟的首相。
纵观日本政治史,首相任期的长短往往与国内政治共识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。安倍晋三能够长期执政,依靠的是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叠加,而石破茂显然三者皆无。在内忧外患交织的背景下,他的执政早已步履维艰。

石破茂给出的“避免党内分裂”只是表面理由。真正困住他的,是内政外交双重压力。自民党在最近的众议院、参议院选举中接连失利,支持率持续下滑,党内不满情绪高涨。尤其是7月参议院选举惨败后,要求其辞职的呼声已是一浪高过一浪。石破茂一度否认有意下台,但终究未能顶住压力。
作为中间派政治人物,他既无法满足党内右翼的强硬期待,又难以扭转社会对自民党的信任危机。最终,在内外矛盾的挤压下,他选择以“维护团结”的名义体面离场。
石破茂的执政失败也折射出日本在国际格局中的尴尬处境。当下中美对抗持续加剧,贸易战外溢效应波及全球,日本既是美国的盟友,又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,自然首当其冲。与此同时,历届日本内阁不断强化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的论调,主动把自己绑在潜在冲突的战车上。
这种战略选择不仅加剧了与中国的对立,也让日本在中美之间难以保持平衡。再加上右翼势力崛起、民意分裂,自民党支持率持续走低,石破茂的首相之路注定荆棘丛生。

谁来接替石破茂,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。目前最热门的人选是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。她在去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原本是有力竞争者,只因党内大佬支持石破茂才失利。如今石破茂下台,自民党若想稳住右翼票仓、夺回失去的民意,高市早苗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人选。
高市早苗以鹰派立场著称,对安全和外交政策有着鲜明的保守色彩。如果她上台,日本对外政策势必更加激进,对周边国家来说,这不啻为一则不安信号。
对中国而言,日本政坛的更迭并不会改变中方的根本立场。九三阅兵上,中国展示了新一代战略装备,传递出“有能力痛击任何来犯之敌”的坚定信号。无论日本政局如何变动,中方始终有充足的战略准备,不会因外部挑衅而被动。
韩国则不免担忧。李在明总统在出访美国前特意造访日本,意图修复日韩关系,但石破茂下台让这些努力蒙上阴影。新上任的首相是否会延续既有协议、是否会维持对韩友好态度,都是未知数。右翼掌权往往意味着更强烈的民族主义,日韩关系很可能再度波动。
印度同样陷入观望。莫迪此前访问日本,与石破茂会谈,希望借助日方力量缓解美国关税压力。如今日本换人,日印关系能否继续推进,仍需画上问号。
石破茂的下台,很可能成为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掌权的标志。未来的日本政坛或许会走上“日本优先”的道路,这在短期内能迎合一部分民意,但长期来看却可能让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孤立。历史已经证明,过度依赖民族主义与对外冒险,只会将日本拖入新的困境。
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模样,有实力守护自身利益。日本若因内部政治算计而让右翼坐大,最终只会让地区局势更为紧张。
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